成功的第一步:放弃20件你很想做的事


在一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一段时间里如果有太多的目标,那么很可能哪个都无法完成。

MikeFlint是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,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,但他仍在事业上有更高的追求。

有一次,他和巴菲特在探讨他的职业生涯目标。巴菲特让他先写下自己认为的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5个目标。然后,巴菲特让他看着这个清单,圈出他认为最重要的5个。

最后,巴菲特问他: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么?

Flint答:知道了。我现在会马上开始着手于实现这5个目标。至于另外20个,并没有那么紧急。所以可以放在闲暇的时间去做,然后慢慢把它们实现。

巴菲特听完后说到:不,Mike,你搞错了。那些你并没有圈出来的目标,不是你应该在闲暇时间慢慢完成的事,而是你应该尽全力避免去做的事。

你应该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,不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。

这让我想到了三件事:

一、“如何让自己的目标变少”非常重要

对于个人还是企业,最可怕的状态是什么?

是“什么都能做”,“所有方向都可以是方向”。

这意味着你没有具体的目标,并且什么都不愿舍弃,最后一定就会什么都做不好。

脱离这种状态,最关键的一点是:将开放式的问题变成封闭式的问题。

比如,滴滴早期找到了“五分钟内叫到出租车”的这么一个封闭式的目标。

这就意味着,它一开始不需要去开拓专车或快车,不需要优化用户乘坐出租车的体验(比如培训司机,在车内放上水、纸巾或者杂志)。

而只需要围绕着如何覆盖更多的车,以及优化匹配算法来执行。

这样整个公司的目标就是极其明确的。

二、专注非常重要

在一个人的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一段时间里如果有太多的目标,那么很可能哪个都无法完成。

尽管“专注”和“聚焦”的概念已经被现代人提及的太多,但真正能做到准确地辨识自己的欲念,去除自己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的人,还是很少。

三、比起“有所为”,“有所不为”可能更加重要

这可能和查理·芒格所说的“Invert,alwaysinvert.”有相通之处。

没有被选中的那20件事,其实也是你感兴趣的或者有意义的,所以就很容易找到各种合理的理由在那些目标上花时间。

但它们才是默默消耗掉时间,转移你的注意力,又不能真正产出成果的事情。

这种目标比看起来明显就很愚蠢的东西更加危险。


文章作者: 老王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老王 !
评论
  目录